來源:大作BIGBIGWORK
象征著建筑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獎于近日公布 2020 年度獲獎者名單:愛爾蘭建筑事務所 Grafton Architects 兩位創(chuàng)始人—— Yvonne Farrell 與 Shelley McNamara 榮膺殊榮。評委會的獲獎評語中寫道:
在男性為主導的行業(yè)領域中,她們以女性身份引導著無數(shù)堅持在這條道路上的女性設計師們。
兩位獲獎設計師 Via. Archdaily
設計無關性別。然而不論是哪個時代的設計領域,男性卻總是主導話語權的那一個。被歷史淹沒、曲解的女性設計師作品太多。而在強勢英雄史觀加持的建筑領域內,被拋諸腦后的女性建筑設計先驅更是不在話下。
20 世紀初,強調男女平權的德國包豪斯學校雖宣稱男女均可入學,但校內「建筑工坊」卻也完全禁止女性選課,而將女性分配到「陶藝工坊」或「紡織工坊」。而該校的創(chuàng)始人 Walter Gropius 甚至奇葩地發(fā)表 "女性的頭腦是二維" 的可笑言論。
BAUHAUS 設計學院 Via. VEJA
諸多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有些外行人甚至草率得出女性并不處于設計金子塔頂端位置的無稽謬論。而 "不知道就是沒名氣,沒名氣等于沒有" 則成為了他們判定 "很少看到女性設計師" 的起因緣由。
女神節(jié)臨近,大作邀您一并打開這份改變設計史的《木蘭名錄》,一起見證這些站在設計界頂端、扛起女性設計崛起大旗的女性設計先鋒。
Coco Chanel Via. Peter Fetterman
Je ne fais pas la mode, jesuis la mode. 我從不制造時尚,我就是時尚。
只要提起 Chanel 這個散發(fā)著迷人芬芳的名字,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菱格紋手袋、No.5 香水和優(yōu)雅經(jīng)典的小黑裙。
Coco with Serge Lifar Via.CHANEL
那時的歐洲,女性正裝一直是上身勒緊鋼條的束身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勾勒女性的優(yōu)美曲線,下裝是配有骨架的拖地長裙,蕾絲邊的大量運用顯出女性的溫柔可人。
可這些繁瑣的裝扮卻令討厭華而不實的 Chanel 感到厭煩。她“野蠻地”打破了當時名媛貴婦們推崇的所謂上流時尚,將男性化的服裝設計引入。
Coco Chanel Via.Clic
就是這種獨特的設計理念徹底解放了20世紀的女性著裝,衣服不再意味著舒服、而是一種自我個性的張揚。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作為一名在藝術設計中堅持自己的簡約風格的勇者,她傳奇而瑰麗的一生最終使得“Chanel”一詞已然成為鐫刻在每一位時髦女性靈魂中的經(jīng)典印記。
Zaha Hadid Via. Dezeen
20年前,建筑圈流行用名詞「紙上建筑」來特指蓋不出來的前衛(wèi)建筑。而以建筑師身份獲得《Time 100》思想家類影響力的第一人的「建筑女爵士」 Zaha Hadid 早期也常因一幅幅結構主義般的理想畫卷飽受弊病。
Zaha的“紙上建筑”Via. Google
作為普立茲克建筑獎第一位獲獎女性建筑師,她的建筑事業(yè)一開始很不順利,一直到畢業(yè)16年后,她的處女作——德國維特拉消防站才得以面世,正式擺脫紙上建筑師的稱號,也向全世界證明她所建立的設計方法是一種嶄新的建筑形式。
Zaha 處女作 Via.Google
遺憾的是,2016年愚人節(jié)的前一天,老天爺彷彿跟我們開了一個令人感到哀傷的玩笑 Zaha Hadid 因心臟病發(fā),于邁阿密與世長辭,終年 65 歲。
「我不相信和諧,也不喜歡妥協(xié)」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她對創(chuàng)新的堅持。扎哈不會考慮案子所在地在哪,只要是能做她想要的創(chuàng)作,她就會參加競圖。
成都大興機場 Via.Architizer
在 Zaha Hadid 的世界中,沒有什么是一定可以或不可以,因此永遠能變出新花樣這件事。而扎哈的逝世,也令許多人感到相當震驚、惋惜,但其留下的作品,也讓我們更清楚明白,這世界是失去了一位多么難得的建筑英才……
So?re Popitz Via.Medium
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一本名為《新線條》的時尚生活刊物在年輕女性中風靡開來。這本由包豪斯大師 Herbert Bayer 操刀,包豪斯設計學院首任校長 Walter Gropius 為顧問的刊物,生來就摩登十足。而參與締造這本刊物的現(xiàn)代大師中,還有一位鮮有人知的女性設計師:S?re Popitz.
《新線條》Via.Medium
20世紀20年代,當 S?re Popitz 首次面對職業(yè)選擇時,女性從事平面設計這件事幾乎是聞所未聞的。1925年,Popitz 作為極少數(shù)被錄取的女性之一成為了包豪斯學院的學生。在當時的包豪斯,盡管女性更多地被鼓勵去學習服裝編織,而不是繪畫、建筑和字體設計等。
S?re Popitz 平面作品 Via.Medium
得益于早期積極的實踐,Popitz 最終能夠成功進入平面設計這個在當時其她女性竭盡全力也無法踏入的行業(yè)。Popitz 的設計依然保持獨特的女性視角,她曾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了一些以幾何歸納出的角色來展現(xiàn)女性的各種經(jīng)歷。
S?re Popitz 幾何平面作品 Via.Medium
她的每一個設計細節(jié)都能傳達現(xiàn)代性、功能性和簡潔性:與現(xiàn)代消費者的電子化的、功能齊全的公寓完美契合。雖然作品中的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都較為抽象,但卻無一不精致、姿態(tài)各異。
Eames 夫婦 Via.nytimes
“Design is for living” —— 機能型態(tài)的革命與刺激的視覺語言運用,暗示著新世代的興起,而其中主要的推動者便是 Eames 夫婦 —— 這對建筑、家具和工業(yè)設計等現(xiàn)代設計領域的夫妻檔不僅在生活中堪稱完美,在設計中也同樣琴瑟和鳴。
Ray Eames Via.nytimes
Charles Eames 的許多成就與他的妻子Ray Eames 密不可分:當 Charles 著眼于深究座椅的人體機能時,出身建筑專業(yè)并在畢業(yè)后師從美國抽象繪畫大師 Hans Hofmann 的 Ray 便開始發(fā)揮她對色彩、材質的敏銳感,將作品的造型、外觀、色彩加以二次優(yōu)化。
Eames 夫婦 Via.Google
他們還一起拍攝了80余個實驗影片用于宣傳他們的設計理念。至此,夫婦二人的卓越設計涵蓋建筑、家具、影像與平面設計。
在1952年一場演講中,Charles 這么介紹她的妻子:“我的妻子是個畫家,而且是個很棒的畫家……她做的事情和我一樣多,我們互相批評互相指正,我很感謝她”。
Susan Via.Google
從1984年到2020,Mac 已經(jīng)走過了36年的歷程。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它仍然是最好的個人電腦。作為Mac團隊的最早成員,Susan Kare 參與了部分字體的設計,為MacPaint設計了界面,而且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經(jīng)典的圖標。
Susan 作品 Via.Google
被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位女性設計師之一,Susan 有著“Icon 之母”的美譽。她的圖標作品中使用了極簡抽象派網(wǎng)格像素塊簡潔又充滿個人風格。
Susan 作品 Via.Google
1983年到1986年在蘋果就職的她主要從事交互圖形設計。為蘋果公司的新產(chǎn)品進行圖標和字體設計,主要把黑白小柵格像素塊設計成一系列的符號,幫助人們方便操縱電腦。而后期待更大挑戰(zhàn)的她不再跟隨喬布斯的腳步,選擇了在舊金山創(chuàng)辦自己的設計公司。
Susan 作品 Via.Google
在她看來:圖標應像紅綠燈一樣具有簡潔明晰的指示功能,而不是一本厚厚的說明書,簡練的設計往往才是最好的。
一遍又一遍的沖破束縛、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自我,在嬌柔的外表下,這些女性設計先鋒的內心藏著一個堅韌的「木蘭心」,她們在外界并不看好的情況開辟出一條屬于設計界更屬于她們自己的獨立之路,也為其她后來者點亮了盞盞明燈。
由于篇幅原因,我們只選取5位杰出的女性設計師,歡迎在文末留下你最喜愛的女性設計師,和我們溝通交流哦~
經(jīng)授權轉載至成都,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大作BIGBIGWORK(bigbigwork_com)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