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Littlething戀物志(ID: littlethinglianwuzhi)
你走路時步伐快嗎?
會留意到路面縫隙間長出來的野花野草嗎?會仔細看路邊各種標識牌上的文字和圖案嗎?會好奇地面或墻面上的小洞最終通向哪里嗎?
你應該不會留意這些。
或許是因為你的視野太高了,或許是因為你被手機奪取了所有注意力,又或許你在思索學業(yè)和工作的事情,也或許走路是你唯一能放空的時間……
Michael Pederson是個例外,他的視角很低,好像個孩子。他看到了我們身邊的另一個世界。
大約在五年前,澳大利亞藝術家Michael Pederson開始了他的個人項目Miguel Marquez Outside。
他在我們熟視無睹的公共空間中“搭建”幽默有趣的藝術裝置,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又遺世而獨立。
臺階旁的私人角落,有觸電保護網(wǎng),千萬別靠近。
小島出售中,這介紹看著挺誘人
你有多久沒有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發(fā)呆了?
街道、臺階、公交車站、操場……他總能發(fā)現(xiàn)一塊“寶地”,讓平庸無奇的場景被想象力點燃,成為另一個世界。
私人領地,請勿入內(nèi)。
Michael Pederson制作這些街頭藝術裝置,源于曾經(jīng)舉辦過的一次畫展。當時,他將一件作品置于類似公開的環(huán)境中,效果比在室內(nèi)展出更好。
這讓他開始探索去做更多戶外項目。他嘗試將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放在街上,產(chǎn)生一種沖突而驚奇的喜劇感,這樣的創(chuàng)作也讓他“上了癮”。
偶爾會有“活物”成為其中的重要角色,讓整個場景變成一出別致的舞臺劇。
小心約翰!
怪不得其他三只跟它保持了距離。
到底誰是VIP?
不過,更多的還是靜態(tài)的場景?;臎龅介L椅都變色變形的“永無止境等待區(qū)”,已經(jīng)被封死、不可能被打開的門“請不要敲”……
這些設計不僅僅透露著Michael Pederson的冷幽默,還裹挾著詩意、浪漫和人生哲理,觀者能從中挖掘出不一樣的感受和情緒。
想在這里等上一會,看看會等到什么。
原本你可能不會敲這扇門,那么現(xiàn)在呢?
一個煙蒂、一個香蕉皮、一個小坑、一個折斷的叉子,擺上幾個錐形隔離墩,立馬變身成為“事故現(xiàn)場”。
請注意避讓,繞行離開。
一個倒栽蔥的冰激凌,自然也要隔離處置,萬一一腳踩上去就不好了。
水泥未干時留下的一個足跡,也會被Michael Pederson做足文章。
他將足跡用欄桿鐵鏈保護起來,一旁煞有其事地附上黑底白字的說明:
足跡
約 1998年
Alex不記得多年前為什么會一腳踏進未干的水泥里。這不是他平時會做出來的事兒?,F(xiàn)在每次路過,一想到這些足印可能比他本人活得還要長,讓他不免感到困擾。
臺階旁的石墩子護欄,被他裝修一下,立刻變成三層樓的大house。
一朵人行道裂縫里冒出的野花,你會注意到它嗎?
Michael Pederson會,他還會關注它究竟存活了多久。擺上小木梯,斜靠在顯示有存活天數(shù)的標識站牌上,仿佛每天都有個小人爬上梯子,去更新上面的數(shù)字。
它已經(jīng)存活了42天,實在是了不起。
一朵蒲公英,也被視作“不能觸摸”的稀世珍品,必須站在欄桿外觀賞。
Michael Pederson對這些野花野草情有獨鐘。
他還設立了一個“城市雜草獎”,為此特制金邊獎牌,分別有“最佳”、“最纖巧”、“選址獨特”、“最高”四個分類獎項。
他為每個獎項尋找到最合適的獲獎者,并把獎牌頒給它們。配上了獎牌的雜草看起來好像——真的有點與眾不同。
“城市雜草獎”中最有型的一位,榮獲“Best in Show”大獎。
“城市雜草獎”中最楚楚可憐的一位,榮獲“最纖巧大獎”。
“城市雜草獎”中選址最獨特的一位,真是會挑地方。
“城市雜草獎”之“最高雜草”。
任何洞口都是Michael Pederson講故事的地方。
比如說一個盯著看就會讓你暈眩并產(chǎn)生一系列反應的洞口,那必須加上大大的黃標警示。
但其實那只是窨井蓋“缺失的一角”。
洞口有多深,里面是什么,就看腦洞有多大了。
或許是一場神秘的展覽,你得身高達標才能進去一探究竟。
又或許是個人氣爆棚的午夜club,等叫到號了,方可入內(nèi)。
在Michael Pederson的精巧布置下,每一個洞口都有了致命吸引力。即便也許會卷入一個異次元世界,也有窺視一番的強烈欲望。
Michael Pederson還會把一些系統(tǒng)彈出的對話框放置到真實的場景中,讓你有種自己是不是被吸進電腦或手機里的錯覺。
他還在一間類似配電房的房子外掛上“私密咆哮室”的門牌,并配上“占用請等待,進入請咆哮”的提示。
如果你路過的話,想不想走進去盡情釋放一下?
盡管這些藝術裝置多半是靜態(tài)的,只是將普通的物體和場景加以布置擺拍,但Michael Pederson以他孩童般的視角、敏銳的洞察力、無邊無際的想象力,讓它們變成了一個鮮活的小品,一部趣味盎然的紀錄片,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
“再也裝不下去了?!?/strong>
生活可以是平凡的,普通的,但絕不是冷漠的、無趣的。何不學習Michael Pederson,給生活多加點戲?
editor_Joyce
photo_Michael Pederson
Instagram:@miguelmarquezoutside
miguelmarquezoutside.com
經(jīng)授權轉載至成都,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 Littlething戀物志(ID: littlethinglianwuzhi)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