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京東直播帶貨銷售額超7億,劉濤聚劃算直播4小時拿下1.48億,陳赫抖音首次直播帶貨交易額超8200萬,隨著各路CEO、明星紛紛進軍直播帶貨領(lǐng)域,直播電商可以說進入了下半場,相較于上半場的從草根成為網(wǎng)紅的薇婭、李佳琦等,下半場這些CEO和明星們名氣更大,且單場帶貨銷售額更多。
看起來,疫情之后,直播電商在下半場似乎迎來了新的爆發(fā),這讓不少商家前仆后繼涌向直播帶貨大潮,但不能忽略的一個事實是,你看到直播的火爆,成功的案例,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成功總是被放大幾百倍,而那些失敗的案例總是默默無聞。
20%直播電商成功的背后,是80%直播電商的失敗,直播的神話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好,在你想進入直播之前,不妨先看看直播的問題。
直播帶貨總給人感覺是一個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相較于廣告推廣帶來的“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浪費了一半,但不知道浪費的是哪一半”效應,直播帶貨的確定性更大。
直播帶貨是按照CPS付費的,也就是說除了可控的坑位費,主播賣多少,商家就按照比例給主播多少傭金。這種按傭金付費的方式,看起來是不會賠錢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第一財經(jīng)報道過一個案例,樸西電商的負責人曾向他們透露,李佳琦雙11當天的鏈接費為15萬,分成比例為20%,他們和李佳琦合作了5次虧了3次,雙十一當天更是虧了50萬。
今年4月,御泥坊母公司御家匯發(fā)布財報,其全年收入為24億,御家匯通過網(wǎng)紅直播,短視頻推廣模式帶來的收入占全年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約為10%左右。
整個2019年,御家匯與李佳琦、薇婭,陳潔Kiki、烈兒寶貝等超過1500位網(wǎng)紅主播合作,直播總場數(shù)累計超8000場,平均每天直播22場,即便按照收入貢獻的10%來計算,御家匯每場的收入也不超過3萬元。
御家匯的直播投入的有金錢、人力、時間等等,投入這些換來一場直播3萬的收入,值還是不值,你自己掂量吧。
在直播帶貨行業(yè),頭部主播的費用由坑位費和傭金組成,有點影響力的主播坑位費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傳聞羅永浩的坑位費是 60 萬,李佳琦的坑位費是32 萬,直播帶貨的傭金一般在 20%~40%。
一般頭部主播在直播時都要求商家給出最低價,這種情況下,直播賣貨的利潤已經(jīng)很低了,再加上給主播幾萬到幾十萬的坑位費,以及20~40%的傭金,一場直播下來還能賺多少錢?真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直播帶貨總是很熱鬧,動不動在線觀看幾百萬人,各種刷禮物,實際你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之前運營研究社報道“四五百萬的粉絲量的達人,只有個位數(shù)成交?!?/strong>財經(jīng)早餐報道,有商家遇到過靜默批量下單,靜默批量退款的人,懷疑是主播找的托。
在直播的大潮下,不少地方縣長、副縣長紛紛來到鏡頭前為當?shù)貛ж?。這股縣長直播帶貨風潮,還推動了不少網(wǎng)紅縣長的誕生。但火熱報道的背后,可能是一場雞飛狗跳的鬧劇。
前幾天新華社就發(fā)文批評官員直播中的形式主義:
為了直播時的流量和銷量好看,一些地方費盡了心思——有的地方專門發(fā)文搞攤派,不僅讓黨員干部當觀眾,還規(guī)定了“最低消費額”;有的地方“虧本賺吆喝”,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搞促銷,只管流量、銷量好看,不管這筆買賣劃不劃算;還有的地方搞“二次簽約”“虛假下單”,把已完成的交易在直播時再演練一遍,或下單之后再退單……
怎么說呢?連新華社都看不下去了,這篇文章過后,那些所謂縣長、副縣長直播的神話算是破滅一大半了。
董明珠在抖音第一次直播時,雖然商品銷售額只有20多萬元,不過貴在真實,也是董大姐擁抱變化的態(tài)度。
第二次在快手直播超3億,第三次在京東直播超7億。如果按照這兩場的數(shù)據(jù),每場帶貨5億多,董大姐就應該學薇婭365天帶貨,一年就接近2000億了,快接近格力一年的收入了。這樣,格力廣告也不用投了,經(jīng)銷商也直接去掉了,成本低效果好??赡軉幔慨斎徊豢赡?。
雖然不知道具體數(shù)據(jù),但我們心知肚明,這3億,7億里面有多少是經(jīng)銷商進貨?一場直播號稱為了賣貨,結(jié)果變成左手倒右手的游戲,那就沒啥意思了,還不如別在乎銷售額,做做品牌和PR呢。
前幾天,我在抖音上關(guān)注的一個叫岳老板的大號進行了一場直播,雖然他的知名度不太高,但粉絲數(shù)有1300多萬,這個量級已經(jīng)不差于一個明星。5月11日岳老板的直播號稱7小時賣了1500萬的貨,你猜實際數(shù)據(jù)是多少?自己看下圖吧。
數(shù)據(jù)來源:小葫蘆大數(shù)據(jù)
當年微博、微信營銷最火的時候,里面數(shù)據(jù)的水有多深,估計大部分人都知道,直播也是一種營銷方式,水可能只會更深,不會更淺。
一般來說,明星有巨大的粉絲量,有足夠的曝光效應,按理說他們帶貨就是銷量的保證,但從實際案例來看,明星帶貨是不穩(wěn)定的,也是有風險的。
去年10月底,李湘直播賣貂衣,結(jié)果是剛開始時銷量是26,結(jié)束了銷量還是26,一件都沒賣出去,但據(jù)稱請李湘就花了80萬,這種坑位費就是為了“坑”商家的。
5月13日在抖音上有超過1600萬粉絲的許君聰進行了一場直播,根據(jù)“小葫蘆大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其直播帶貨的25件商品,僅獲得10.4萬收入,而據(jù)傳許君聰直播帶貨的坑位費達到了幾十萬的水平,不知道那些交了坑位費的商家在看到直播數(shù)據(jù)后有何感受。
數(shù)據(jù)來源:小葫蘆大數(shù)據(jù)
商家找明星帶貨,如果趕上陳赫、劉濤帶貨還有賺的機會,趕上李湘、許君聰帶貨,如果交了坑位費,那你也只被坑了。所以下次看到明星直播帶貨招商方案,蠢蠢欲動的時候,最好還是三思而后行。
直播帶貨不賺錢可能還不是最重要的,最多算是賠本賺吆喝了,對于不少對這個行業(yè)并不太了解的商家來說,被坑錢才是更讓人氣憤的。
姜茶茶在一篇《直播帶貨又出新騙術(shù)!無數(shù)甲方慘遭騙局,被騙傭金千萬!》一文說寫了一些直播騙子公司們的騙術(shù),商家們不僅沒有通過直播賺到錢,反而被騙了一筆錢。具體可以去看那篇文章。
這里面,直播騙子公司們賺的其實是信息不對稱的錢,你可能要說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啥查不到,怎么可能被騙?
其實直播帶貨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yè),商家們直聽說直播帶貨火,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細節(jié)門道,對于一些誘人的騙術(shù),比如1:10的ROI,純傭金賣貨等毫無抵抗力,其實其中藏著各種坑。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以為找到一個穩(wěn)賺的方式,沒想到錢沒賺到,還被坑了一筆。
直播帶貨的模式從2019年開始發(fā)酵,到2020年疫情的到來,加速了它走向高峰,毫無疑問,直播帶貨的營銷方式目前非?;鸨膊灰雎?strong>在這個領(lǐng)域魚龍混雜,風險巨大,真能幫助商家的少,渾水摸魚的多。
客觀來講,突發(fā)的疫情讓很多線下受到影響的商家被迫走到線上,采取線上營銷的方式,這大大加快了直播帶貨的認知和普及程度。
但對于大部分商業(yè)形態(tài)來說,線下消費依然是目前的主流。像線下教育培訓,逛街,吃飯,看車,看房,看電影,休閑娛樂等商業(yè)形態(tài),是線上無法取代的。在屏幕前看一場演唱會,跟在現(xiàn)場看,完全是兩個概念,線上直播解決不了線下的消費體驗問題。
當線下商業(yè)逐步恢復活力后,商家肯定要調(diào)整其在營銷上的投入比例,將重心放在直播帶貨這種營銷方式上是特殊時期的應對方式,而不是常態(tài)。
直播帶貨的第二波高潮,源于大批企業(yè)CEO和明星的進場,梁建章、董明珠、李彥宏、羅永浩、陳赫、李小璐、許君聰?shù)茸屩辈ж浀穆暳窟_到高峰,但這些人帶貨注定只是偶爾為之,不可能成為常規(guī)操作。
首先單場帶貨的高銷售額不可能一直持續(xù),前一兩場的高銷售額有賴于平臺的流量傾斜,以及受眾對于名人們的好奇和關(guān)注,一旦帶貨場次多了,銷售額必然下滑。CEO和明星們很難像老羅那樣有強大的內(nèi)心 ,能夠接受銷售額大幅下滑到幾十萬的水平。畢竟,對于他們來講,面子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其次,CEO們的主要任務是管理公司,制定公司的戰(zhàn)略,把控公司的走向,這是比一兩場直播重要的多的事。明星們的主要任務還是拍電影和唱歌,如果一個明星長期沒有優(yōu)秀作品,其關(guān)注度必然下滑,關(guān)注度一旦下滑,帶貨也就沒有保障了。
所以CEO,明星們的直播注定是難以持續(xù)的。
商業(yè)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如果直播帶貨能夠保證長期的高ROI,那么這種方式當然沒問題,但就像上文說的,直播帶貨的銷量是沒法保證的。
對于頭部網(wǎng)紅,比如李佳琦、薇婭來說,他們已經(jīng)成了一個平臺,作為平臺他們是穩(wěn)賠不賺的,但商家在高額的坑位費+傭金的投入下,卻不一定能賺錢。
對于中長尾直播網(wǎng)紅,這里面魚龍混雜,到處都是坑,稍不留心,賺不了錢不說,還得倒貼。
即便是在直播帶貨上投入重金的御泥坊,其帶貨收入也只占到了其總收入的不足10%(這已經(jīng)是非常高的比例了),從結(jié)果來看這個ROI并不高,更不要說其他企業(yè)了。
不可否認,直播電商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也是一種高效的營銷方式,但直播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好,成功的、有效的直播永遠只是少部分。
產(chǎn)業(yè)信息網(wǎng)數(shù)據(jù)顯示,2019 年直播電商之于電商大盤的滲透率為 4.1%,預計 2020 年滲透率在 7%~9%之間。
直播電商顯然是高速增長的,但高增長不意味著每個商家都能從中賺錢,賺錢的永遠是少數(shù)。在9%電商大盤滲透率的前提下,企業(yè)應該投入多少去正確地做直播電商,是值得理性思考的。
進入下半年,隨著疫情的緩解,線下商業(yè)的逐步復蘇,以及商家對于直播帶貨的理性認識,直播帶貨這種模式必將迎來洗牌,大潮退下,才知道誰在裸泳。
作者公眾號:尋空的營銷啟示錄(xunkong2005)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